天京書屋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天京書屋 > 快穿大明:我在國子監當博士 > 第9章

第9章

此言一出,立時引發其餘幾人的興趣。

他們大多學識有限,卻精於逢迎之道,在這樣關鍵的時刻,自然想尋找一些投機取巧的法門。

其中一人眼睛一亮,含笑透露:“據說主考官是劉三吾劉大人,他將主持這次科舉考試。”

“此外……”

“另一位監考官則是白信韜,遺憾的是,鄙人並不認識這兩位大人,否則倒是可以為大家提供些便利。”

古往今來,金銀財寶可打動冥頑,權力高位可震撼乾坤。

他們無不渴望得到某些通融,以便在通往青雲直上的仕途路上搶占先機。

眾多讀書人紛紛熱議著關於監考官的話題。

突然,一名姓李的考生聽見了他們的討論,不禁朗聲大笑起來,引來了周圍數人的好奇與詢問。

“李兄,何故忽然發笑?”

“李兄,是什麼讓你如此歡欣,能否與我們分享一二?”

被喚作李兄的青年在眾人矚目下微微一笑,繼而娓娓道來:“其實,主考官劉三吾與家父曾是摯友。”

他略顯神秘地表示,“臨行前,家父特意叮囑我抵達京城後務必去拜會劉大人。”

顯然,他的話語暗示著他擁有與主考官建立聯絡的優勢。

說完之後,他的笑容更加自信,彷彿一切儘在掌握之中。

周圍的同伴聽聞此事,表情紛紛流露出驚訝之色。

其中一人顯得尤為激動,語氣急促地問:“這麼說,李兄有機會接近劉大人,那你的仕途肯定暢通無阻了!”

“哎呀,李兄,冇想到你有這樣的深厚背景,真是讓我們眼界大開啊!”

“李兄,將來如果你飛黃騰達,可彆忘了我們這些兄弟啊!”

“冇錯,李兄,彆忘了提攜一下我們這些小兄弟。”

先前發言的那人雄心勃勃地補充道,“在我看來,以李兄這般出眾的才學,此次科舉奪魁、進而麵見聖上,不過是早晚的事。”

麵對周圍人的讚美與期待,李姓考生的笑容更為燦爛。

原來,他在離家之前,其父早已為此做了周全安排,此番入京,實質上隻需順理成章行事即可。

對於奪得狀元的宏願,他誌在必得。

他穩穩地看向眾人,神情沉靜,許下承諾:“諸位請放心,我定不會忘記大家,到那時,你們也能共享這份榮耀富貴。”

此刻的他展現出一種領袖氣質,豪情萬丈。

其他人自然不願錯過攀附的機會,紛紛迎合附和。

他們明白,在這樣的局勢下,能夠找到有力的依靠,無疑意味著未來仕途有望一片光明。

正當一部分人還在廢寢忘食地苦讀時,有些人已然選擇尋求捷徑。

然而,這條捷徑並非人人都能涉足。

角落裡的沈飛悄然傾聽,眼神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

他知道,曆史的巨輪正在按部就班地推進,這場大明王朝史無前例的恩科考試即將拉開序幕,而在繁華的背後,一場腥風血雨正在奉天殿上醞釀。

由於大批監考官貪汙受賄,嚴重舞弊,原本公正的科舉考試最終演變為一場大規模的醜聞案件,無數人的命運因此斷送。

沈飛對此感到困惑不解,這些官員竟敢在洪武皇帝眼皮底下做出如此膽大妄為之事,也許是巨大的利益誘惑讓他們甘冒奇險。

沈飛的目光在周圍人中流轉,發現大部分是來自南方的學子,而北方的學子屈指可數。

這一切正如他記憶中的曆史軌跡般發展,這並非偶然,而是某種必然。

他深知,一場關乎科舉命運的大戲即將上演,而自己也將身處其中,見證這段動盪的曆史篇章。

大量聚集的學子幾乎全部來自南方地區,而對於少數意圖與南方同窗競爭並脫穎而出的北方學子而言,實現這一目標猶如空中樓閣般的遙不可及。

尤其考慮到科舉考試中瀰漫的賄賂舞弊風氣,北方學子想要金榜題名真可謂難於登天。

後來,當朱元璋得知登科及第者清一色為南方人士時,他勃然大怒,心中憤慨不已,難道偌大一個大明疆域,僅憑南方人就能撐起整個朝廷?

這件涉及廣泛的問題使得眾多官員牽連其中,最終在奉天殿上引發了嚴重的政治清洗,血濺朝堂,哀鴻遍野。

與此同時,在應天城內,莘莘學子們緊張備戰科舉;而在城外,徐達將軍則統率著一支龐大的軍隊準備出征。

這支隊伍所向披靡,彷彿誓要一舉將元朝勢力徹底蕩平。

這次北伐的目標直指燕雲十六州的收複,對於久經沙場的徐達而言,這是一項誌在必得的任務。

十五萬大軍氣勢磅礴,威武前行,徐達身披帥袍,渾身散發出冷峻而堅韌的鐵血氣息。

憶往昔,徐達自跟隨洪武皇帝朱元璋在亳州起義以來,曆經戰火洗禮,一路攀升至大明軍中統帥的地位。

歲月荏苒,他從屍山血海中拚殺而出,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徐達堅信此次揮師北伐,必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摧毀元廷殘餘勢力。

就在大軍行進途中,徐達果斷示意部隊停下,前方一位偵察兵疾馳而來,單膝跪地稟報道:“徐帥!”

徐達眺望遠方,目光深沉,詢問道:“距虎狼山還有多遠路程?”

偵察兵再度抱拳答道:“過了前方那座高山,再行十裡便到達虎狼山腳下。”

徐達點頭迴應,對這片區域的地貌他瞭如指掌,但鑒於此刻天色漸晚,若執意驅使大軍繼續前進,恐有諸多未知變故。

於是徐達微闔雙眼,仰視蒼穹,下令道:“傳令下去,大軍抵達虎狼山後立刻就地安營紮寨。”

軍中將帥一言既出,猶如九鼎之重,士兵們唯有嚴格遵從,否則麵臨的將是軍法無情。

十五萬兵馬浩浩蕩蕩,馬蹄踏地,掀起漫天塵土,彷彿要將大地震裂,軍中將士個個殺氣騰騰。

隨著夜幕降臨,大軍終於抵達虎狼山下,依照徐達指示,官兵們迅速搭建起了各自的營地。

徐達目光炯炯,凝視著眼前的景象,心頭湧動著萬千思緒。

他昔日隻是一名不起眼的小兵,憑藉赫赫戰功逐漸晉升為千戶,未曾料到如今能指揮著十五萬大軍。

……

那些年的累累戰功鑄就了他的無比自信,徐達堅信麾下的正義之師所向無敵,無論進攻何處,必定攻克,戰鬥無不利。

想起沈飛這個曾對他戰術提出建議的小官,徐達禁不住發出一聲冷笑,心中暗道:“哼!小小官職也敢對我這位統帥指指點點,實在荒唐至極!”

在他看來,自己的軍事才能和戰績絕非他人可以輕易置喙,他徐達不是會被隨便一句話嚇倒的人。

夜幕悄然降臨時分,營帳內的篝火悠然燃起,徐達身著華貴的帥服穩坐主位,身邊圍繞著的儘是當今軍中的精英將領。

此次出征的陣容堪稱奢華,其中不乏經曆過生死考驗、浴血奮戰的大將,他們的戰鬥力不容小覷。

在這支豪華陣營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名聲在外的藍玉將軍。

回溯至朱元璋與陳友諒爭霸天下的時期,陳友諒憑藉百萬雄師傲視天下,其氣勢恢宏,揚言首戰決定終局,欲以一役定乾坤,然而命運並未垂青於他。

當陳友諒傾巢出動圍攻洪都之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頑強抵抗,即便親臨戰場也無法撼動城池,正是這場曠日持久的戰役,極大地削弱了陳友諒軍隊的鬥誌。

力保洪都不失的關鍵人物,正是藍玉。

因其英勇表現,藍玉被譽為“悍將”,足以證明他在戰場上驚人的戰鬥力。

此時,身披戰袍的藍玉走近徐達,堅定地宣告:“徐帥,此番北伐必能將元庭徹底擊敗,我軍必將在短期內凱旋歸來。”

徐達聞此豪言壯語,不由得朗聲大笑,認為取得全麵勝利實乃囊中之物。

篝火跳躍的光影映襯得徐達剛毅而淩厲的臉龐更加鮮明,他看向藍玉,話語擲地有聲:“此番決戰,必全勝班師!也讓那小子見識見識,他的想法是多麼的幼稚無知。”

這裡所說的“小子”無疑是指沈飛。

徐達覺得正該藉此機會讓沈飛明白,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豈容一個紙上談兵的書生指手畫腳。

藍玉聽到徐達的話語,亦跟著大笑起來,諷刺道:“那些隻會筆墨文章的文官大多膽小怕死,真刀真槍的戰場上還得看我們武官的!”

他接著嘲諷沈飛,認為沈飛不過是憑藉口舌之利企圖在北伐中分一杯羹,實屬癡人說夢。

“哈哈!真是滑稽至極!”

藍玉放肆的笑聲充滿張狂,深知戰爭是用生命去搏鬥的殘酷事實,而非文人所能理解。

徐達聽罷同樣發出大笑,內心認定沈飛此舉純屬嘩眾取寵,令人貽笑大方。

藍玉笑聲未止,繼續揶揄道:“說實話,我藍玉當年血戰洪都之際,那小子還不知道在哪玩泥巴呢,竟然也想來指導我們如何打仗!”

徐達讚同地點點頭,冷哼一聲迴應:“哼!我原本還想借他來立威,可惜時間緊迫未能如願,待我此番勝利歸來,定要好好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徐達在軍中享有毋庸置疑的權威,任何違逆之舉都將受到嚴懲。

他身邊的這批驍勇將領無不是跟隨他在生死邊緣滾爬而出的鐵血男兒,對於徐達所發表的觀點,他們自是深表讚同並加以呼應。

“那種乳臭未乾的小傢夥,怎可與徐帥同日而語!”

“冇錯,等咱們回朝之後,非得好好教訓他一頓不可!”

“確實如此,得讓他明白世間還有‘敬畏’二字。”

麵對這樣的言論,藍玉也響應大笑,豪邁地表明態度:“徐帥,您儘管放心,回程之際,我藍玉定要親手摘下那小子的項上人頭,以此彰顯武將之功勳遠勝那些空談誤國的文官!”

同時,他也意有所指地說:“也讓皇上看看,究竟是我們衝鋒陷陣的武將更為實用,還是那些誇誇其談的文臣更有價值。”

然而,隨著藍玉言語愈發激烈,徐達眉頭微蹙,眼中掠過一抹冷冽之光。

雖然批評沈飛無可厚非,但若牽涉到皇上,則事態變得複雜起來。

徐達嚴厲地喝止藍玉:“藍玉!不得亂言!你先行退下!”

藍玉被徐達突如其來的訓斥弄得一愣,凝視徐達片刻後,終究還是選擇離開。

其餘武將見狀,也各自迴歸了自己的營地。

與此同時,在莊重神聖的奉天殿上,皇家恩澤猶如春雨般普降大地。

各地英才紛至遝來進行科舉考試,使得朝廷上下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對此高度重視。

畢竟,除開恩科之外,這次科舉不僅關乎選拔人才,更是在向天下昭示大明王朝統治的合法性。

一旦有任何閃失,恐遭天下百姓恥笑,進而可能引發社會動盪。

要知道,在古代,科舉考試的公正與否關係重大,例如唐代曾有一名因科舉受挫的考生黃巢,憤而起義,最終顛覆了大唐盛世。

因此,即使是看似平常的一場科舉,背後卻承載著重大的政治意義和社會穩定責任。

此刻,皇宮內外戒備森嚴,眾多錦衣衛官員警覺站立,目光犀利,時刻準備應對任何可能出現的危機。

尤其是鑒於大量應試士子湧入京城,防範心懷惡意者趁機對皇帝不利顯得尤為重要。

而在富麗堂皇的大殿內,朱元璋身著素淨白袍,手中緊握一份詳述科舉考試安排的文案,正在逐字逐句審閱。

每當發現不儘滿意之處,他便毫不猶豫地提起狼毫筆修訂。

深知科舉之事馬虎不得,朱元璋對下屬們草擬的計劃並不完全信任,關鍵環節還需他親自過問才安心。

稍作沉吟,朱元璋抬起頭,朝著門外呼喚:“毛驤!”

隨著這個名字脫口而出,一位身穿錦衣衛官服的男子立即快步踏入大殿,恭謹地抱拳答道:“臣毛驤在此候命!”

朱元璋輕鬆地揚了揚手,向身邊的毛驤招喚道:“你過來,詳細講講這科舉安排背後的經手人是誰。”

毛驤一聽,立刻迴應:“陛下,此次科舉考試是由劉三吾劉大人主持操辦的,而這份細則則是內閣諸位大人共同議定的。”

毛驤深知伴君側如伴猛虎的道理,隻在被問及時回答,不多言一分,以免引來不必要的災禍,特彆是麵對這位手段狠辣的君主。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