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書屋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天京書屋 > 明末種田日記 > 第2章 開荒之山塘計劃

第2章 開荒之山塘計劃

乾活時拚命,吃飯一樣是拚命。

鬆枝燈下,伴著外麵朗朗的讀書聲,李奇正和他的核心領導班子在研究著明天堵山口的計劃。

“這是設計計劃,隻要在下麵埋幾個瓦管,就可以完成引流了,那下麵隻要做好引水溝,以後就是旱澇保收的好田了。”

第一小隊的隊長王洋正在指著一張墨線圖介紹著。

這就是一個在後世常見的小山塘水庫開發計劃。

這樣的山塘水庫在後世那是常見的很,都被列為安全整治對象了。

但在這個時代,卻是少之又少。

不得不說,經過李奇的引導,發現山寨裡的人才還是不錯的,怪不得古代英雄多來自草莽,原來還真的不是猛虎不上山,能在這南方相對和平的環境裡當土匪的,還真的有那麼三板斧。

他們都是有故事的人,李奇想。

“好,就照這個計劃,明天再現場完善一下,現在各組的工作也完成的差不多了,那就全力開發水田。”

“走,看看隊員們的學習怎麼樣了。”

說著李奇站了起來。

小翠連忙拿著風衣給李奇披上。

自從李奇頓悟了之後,這幾個服侍的婢女雖然還是做著下人的工作,可是在身份上,卻是平等的。

李奇說,這是服務員,是分工不同,這也讓幾個婢女工作更加積極。

山寨的各塊空地中,燒著一堆又一堆的篝火,把個山寨照的紅炯炯的,各個火堆旁都坐著三五成群的人們,他們或是在領頭人的帶領下大聲的讀著,或是用樹枝做成的大大小小的筆在地上畫著。

這是李奇的新學習運動,每一個山寨的寨民,每天都要學會寫兩個字,讀一句話。

李奇對他們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他要的是一支有文化的隊伍。

當然,李奇也深信,要改變一個群體,首先要改變他們的思想,隻有文化,隻有學習文化,學習進步的文化,才能改變他們的思想。

**可以消滅,思想一旦播下,就會自己發芽,自己傳播。

當然,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文化背後的思想建設。

一支有理想的隊伍,纔是能戰鬥的隊伍,要不然最後和那封建時代的落後軍隊又有什麼兩樣呢?

這是新時代偉人們證明瞭的光輝大道,強軍之路,強國之路。

作為一個站在偉人肩膀上的時代新人,怎麼會忘了偉人的教導呢?

作為一個擁有新時代地球最強輕步兵的國家的公民,怎麼會不學到一點呢?

何況李奇還是一個熟讀《民兵訓練手冊》的時代新人。

唉,民兵訓練手冊還是在舊書攤找出來的,作為一個偽軍迷,怎麼會不讀一下呢?

要是早知道要用到,李奇怎麼也要再多讀幾遍,可惜現在隻能依靠那可憐的記憶,一邊回憶,一邊讓那可憐的趙老頭慢慢的整理了。

自從李奇頓悟後,趙老頭現在一天寫的字,比以前一年寫的還多,再也冇空在那歪脖子樹下拉那殘破的馬頭琴了,那吱吱呀呀的音樂聲也再冇響過。

“好好,”一陣掌聲傳來。

“我瘷痢頭李西,也快成秀才啦,哈哈哈”一個長的五大三粗,卻頂著一個光頭的傢夥手舞足蹈的跳起來。

當他看到李奇來到麵前的時候,很不好意思的摸著光頭,傻傻的站在那裡。

寨民們又是一陣鬨笑,然後紛紛站起來,向李奇抱拳施禮。

李奇微笑著說:“李西,認多少字啦,這麼高興?”

“報告少寨主,一百多個啦。”

“少寨主,李西是我們組認字最快的人。”

“李西現在不叫李西了,叫李西喜。”

隊員們七嘴八舌的說著。

“哦,名字都改了?”

李奇問道。

李西喜摸著光頭說:“俺爹不認字,又冇錢請人改名,俺排第西,就叫李西。”

李西喜又摸著光頭“現在不同了,少寨主讓俺認了字,又治好了俺的瘷痢頭。

俺也是有文化的人了,總不能再叫瘷痢頭李西了。”

“以後,俺就叫李西喜。”

“一喜吃飽飯了,二喜認字了,三喜跟著少寨主有前程了,西喜嘛……”“娶個媳婦!”

眾人鬨笑著大聲說出來。

“好,好,大傢夥賣力乾活,忠於山寨,我一定會帶領大傢夥過上好日子,在不遠的將來,給你們成家,娶個媳婦。”

李奇大聲的說。

“好,娶媳婦!”

人們又鬨笑著。

李奇頓悟之後,就不再當守財奴了。

用山寨土匪的話,叫他媽的日子不過了,把錢全花完,把糧食全吃光。

不再像以前那樣摳摳搜搜的過了。

可奇怪的是,山寨是越吃越有錢,越吃糧食也越多了。

用李奇的話說,這叫投資,可不是坐吃山空。

當然不是隻吃飯不乾活,飯吃飽了,活卻一點冇少乾,一天到晚就冇人能偷懶,當然了,也冇人敢偷懶,封建等級可不是鬨著玩的,在山寨裡也一樣是等級森然,寨主的權力就等同土皇帝,雖然李奇一般不使用那個權力,但不使用,不等於不存在。

當然好的生活,也引來了不少流民和貧困的山民,山寨的人員也一天天的多起來,現在都有好幾百人了。

這個時代,隻要你能給人一個吃飽飯的機會,就不愁缺人,你隻會為人太多而發愁。

人多力量大啊,李奇當然是來者不拒,但必須要遵守山寨的規矩,服從山寨的分配分組。

現在李奇一天天的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雖然在黃昏的時候,還是感歎生活,情緒不佳,會望著天空發呆。

“吃李奇的飯,聽李奇的話,乾李奇的活,跟著李奇天天向上。”

宣傳乾事猴三子適時的大吼了一嗓子,人們都跟著大聲的吼著。

山穀裡傳來那一陣陣的迴音“吃李奇的飯,聽李奇的話,乾李奇的活,跟著李奇天天向上。”

“向上,向上”山上的黎明總是特彆的早,當彆的地方還沉浸在夜色中的時候,朝陽己經照亮了山尖,金色的陽光鋪滿了山尖的時候,人們己經淌著露水在忙活了。

李奇正和張漢帶著一大群人在看著現場,葫蘆一樣的山穀,裡麵有一條小溪,山水嘩啦啦的奔流著,雖然是雨季,水量卻並不大。

因為一下大雨,水就嘩一下全流走了,也把那山區裡最寶貴的泥土給沖走啦,冇有泥土,那地也就冇法耕種了。

惟一的一個出口,就像葫蘆蒂一樣,水流穿過葫蘆蒂的石縫,發出咆哮,摔落在山下的深潭。

放眼往山外望去,卻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平原,荒原上疏疏落落的點落著大大小小的村莊。

村莊外圍是星星點點的農田,像一個一個的小方塊,點綴在荒野上。

靠近山口的大片地方,是被水沖刷出的白花花的沙灘和礫石。

再遠一點,是一大片的荒原,每逢天降大雨,不受控製的山洪沖刷下來,會沖毀一切靠近山口的作物。

而不降雨的日子,山裡的水都流走了,隻餘下小小的山溪和深潭。

單靠幾戶人家,是無法引水灌溉作物的,也就冇有人會靠近山口種植,而這一大片荒原,相對於山區的梯田來說,是再合適不過的肥田了。

當然,現在山寨在山口的葫蘆蒂上建一個大壩,那山穀裡就成為一個天湖,成為一個高高的水塔。

隻要山裡的水受到控製,那山口外的良田,絕對能讓山寨成為富甲一方的土豪。

李奇帶著一群人在巨石頂上跳躍著,大家指指點點著大石縫裡流淌的溪流,熱烈的討論著。

不得不說,這裡真的是建壩的天然地點,地質堅硬,都是堅硬的石質,千年的流水,從堅硬的石頭上衝出一道道大小不一,彎彎曲曲的水道,深深的水道切割著巨石,從深深的巨石縫中流走。

隻要把泥土碎石從這些大小不一的石縫裡填進去,很快一個堅固的大壩就可以建起來。

地點選定了,那就是施工方案了。

不得不說,這些古人的智慧真的頂天了,你要是讓他們寫一個方案來吧,個頂個的大字不認幾個。

可要說讓討論個施工方案,那是個頂個的辦法多。

冇法,都是乾活的粗漢,實踐經驗很多,祖輩積累的經驗也很多,理論嘛,那就冇有了,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這就夠了。

很多方法都是祖輩傳下來的,那是真的管用。

工程方麵,李奇也不懂,理論是不少,但那是書本上學的,也忘的差不多了,實踐嘛,冇有!

隻能把他在後世的水壩樣子,大概的說出來,剩下的就讓張漢去指揮那幾個懂行寨民的施工了。

不過,李奇還是要求他們一邊建,要一邊畫些施工圖。

雖然現在幫不上忙,也許可以為以後積累經驗。

不能總是口口相傳,很多東西就是這樣失傳的。

當然,也不是說老祖宗冇有傳下東西,或者不懂得著書立說,隻不過都被當成奇技淫巧給毀了。

如那造巨船的圖紙,那可是用木頭能建造的最大的钜艦了,一首到工業革命後的19世紀,從冇被超越。

可圖紙被人燒燬了,僅僅是為了出風頭,或者出於政治目的,反正是冇有了。

旱地裡剛收穫了花生,黃豆等早春作物,剛播下了番薯。

不同於他們以前的成片平地種植,李奇采用的是起壟,斷苗的技術。

在李奇來到這個時代的時候,就驚奇的發現,他所在的兩廣地區,竟然是零星的種植了番薯,隻不過這東西並冇有後世的產量那麼高,而且薯仔裡麵還長著大量的纖維,用這個時代的話來說,就是薯仔根。

又大又圓,大條而又粉糯的大番薯,那是相當少見,一塊地裡也就產出那麼幾條。

而且因為冇有複壯技術,番薯品種退化,那是一年產量不如一年,也就是窮人在地頭種幾棵待秋黃不接的時候頂一下肚餓,並不成規模。

但就是這樣,這產量也比其他的作物高的多了,是窮人渡荒的不二物選。

倒是那傳統的花生,這裡的人們都叫作地豆的東西,產量還是不錯。

比起後世來也不太差。

還有那黃豆,紅豆,綠豆等傳統作物,竟也和後世差不多,保持著合理的產量。

倒是收穫了不少。

山田的水稻產量也不高,品種還是不錯的,古人也懂得選種,可肥料是一個大問題,山田也是瘦田,一畝也就產個200來斤。

按著這個時空的人們的耕作習慣,他們收穫了這些豆科作物之後的時間,還是要再種一季的,產量雖然比不上第一季,但多少還會收穫一些的。

但李奇知道,在這個氣溫逐漸升高的六七月份,卻實種植喜溫的番薯纔是最合理的。

於是李奇早在第一季作物種植的時候,就讓人收集那長的圓圓的薯仔,切塊育苗,又經過兩次假植,才種下了那一壟壟的番薯。

這東西種好了,產量可不低。

當然,如果收穫太多,這東西不耐儲存也是一個問題。

但這不是現在擔心的。

“少寨主,這樣子種這番薯,真的會有好的收成嗎?”

習慣跟在身邊記錄少寨主一些奇言怪語的趙老頭少見的發出他的疑問。

李奇放下手中擺弄的番茄苗,望了下下麵己經返青的禾苗,笑著說:“老趙,這樣起壟種植,才能讓陽光充分照到每一株苗,又因為起壟能讓泥土更疏鬆,當然就可以高產了。”

“像以前那樣,簡單的平整一下土地,采用密植,是收穫不了大薯的,隻能收穫那長長的薯滕。”

“還有那長成薯根的薯仔”李奇用他那理工男的語氣,細細的解說。

趙老頭又是忙拿起那碳筆在小本子上狂記錄。

經過這段時間的深入瞭解,慢慢的李奇也驚奇的發現趙老頭年齡並不像他的樣貌那麼老,山寨裡的人都叫他趙老頭,其實最多也就是老趙。

李奇雖然毛筆字寫的並不差,但毛筆的不方便性擺在那裡,所以就跟趙老頭提了一下碳筆的樣子,想不到這老趙還當真了,並弄出了一個碳筆。

現在山寨裡讀書認字,都用上了老趙的碳筆,李奇有時都在想,是不是以後弄一個碳筆加工廠?

當個廠長那不香嗎?

可這隻能是空想,當務之急是解決大家的吃飯問題。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